近日,多位中国联通用户在社交平台投诉称,其手机账户在未收到任何短信或App通知的情况下被扣除月租费用,部分用户甚至发现费用涨幅超过原有套餐标准。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热议,#中国联通扣费争议#话题登上微博热搜,用户对运营商资费透明度的质疑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。
用户投诉:扣费无提醒,费用变动成谜
广东用户李先生反映,其名下两张联通卡在9月1日凌晨被扣除共计156元月租,但此前并未收到任何扣费提醒。通过查询账单发现,其中一张卡的套餐费用从58元/月自动升级为98元/月。类似情况并非个例:湖南长沙的王女士表示,她的副卡在套餐到期后突然产生38元/月的“基础服务费”,而主卡套餐内流量却未同步升级。多数用户强调,费用变动前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确认通知。
联通回应:系统升级导致提醒延迟
针对用户投诉,中国联通客服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,近期因系统升级导致部分用户的扣费提醒存在延迟,承诺将在48小时内补发通知短信。对于套餐费用变动问题,官方解释称“可能涉及优惠合约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”,建议用户通过官方App查看有效合约期。不过该解释未能平息用户不满,有网友晒出截图显示,其账户中根本查不到相关合约协议。
行业顽疾:隐蔽扣费何时休?
近年来,通信服务收费争议频发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关于“不明扣费”的投诉量同比上升17%,其中“自动续费未提醒”“套餐恢复原价无告知”成为主要投诉类型。虽然《电信服务规范》明确规定“资费方案变更前需经用户确认”,但在实际操作中,部分运营商仍通过默认勾选、模糊条款等方式规避监管义务。
用户如何维护自身权益?
1. 定期登录运营商官方App核查账单明细
2. 开通消费提醒服务并设置月消费上限
3. 保存所有业务办理凭证及短信通知记录
4. 遭遇异常扣费可向12300工信部投诉平台申诉
专家建议,消费者应主动关注套餐有效期及条款细则,对于“自动续约”类业务需保持警惕。
通信服务升级呼唤透明度
在5G商用深入发展的背景下,运营商更应注重服务体验的优化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专家指出,运营商需建立更完善的用户告知机制,建议在扣费前72小时通过多途径发送提醒,同时在套餐价格变动时设置用户确认环节。只有真正做到收费透明化,才能重建消费者信任。
如果您需要办理资费透明、服务规范的通信套餐,可点击 办理官方流量卡,享受全程线上办理、套餐内容可视化查询等服务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xnnu.com/19033.html